【學校沒教的事】#1信任孩子的選擇,因為人生沒有白走的路

青春期,不只對青少年來說是個重大的轉變階段,對青少年身邊的大人亦是個明顯的分水嶺。這時候在大人或許會訝異:「原本單純、好懂的孩子,怎會突然變得難以捉摸?!」眼前的孩子就像個錯綜複雜的迷宮,永遠不知道你何時會碰壁,或者觸碰什麼機關。

這樣的轉變極大關鍵在於邁入青春期會讓青少年腦內思考廣度、深度提高,同時,抽象思考增加、內心更是多了不少小劇場。這些變化會讓青少年發現自己越來越難和父母說心事,甚至也對自己的變化感到無所適從。父母可能也同樣不知所措,面對孩子的轉變和心事重重,在不得其門而入的情況下,會不知所措、甚至感覺自己在孤軍奮戰。

臨床經驗豐富的心理師李依親在一場和劉軒的《那些孩子沒有說出口的真心話》對談中,就給出幾個線索,為大人們解析青少年的心理迷宮:

首先,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不想被管太多。在這個階段,他會好奇自己有多少能耐,期待靠自己找出生活疑難雜症的解法。

在孩子處理問題的時候,有時父母會看不下去,覺得孩子繞遠路了或解決方向不對。這時,有些家長會忍不住下指導棋,甚至質疑:「你怎麼會這樣做?!你在想什麼?!」。而有些父母則會運用「蘇格拉底式」的問話方式,期待藉由抽絲剝繭的問法能激發孩子思考,一臉凝重地和孩子探討:「你覺得事情為什麼會變得這樣?」、「你有沒有想過這個可能性呢?」但在這些問句背後,在在都希望引導孩子往父母心中認為正確的答案。

這些顯性或隱性權威式的引導都可能讓孩子錯失自主思考的彈性,甚至越來越迴避跟家長討論問題。心理師透過自己多年的經驗,建議父母和青春期孩子談論內心煩惱時,可以盡量放輕鬆、不需總是一臉嚴肅。同時,還要把握一個非常重要的反應原則:「情緒回應」。只要專心做到這件事,和孩子的溝通就不會過度堵塞。

情緒回應,就是去「體會孩子行為背後的情緒是什麼?他行為背後的起心動念是什麼?」。當青少年的心、他的處理方法被大人讀懂之後,他就不容易因為自己的處理方法而自我批判。更重要的是,即便當下孩子的方法行不通,他因為知道你理解他,他就會更願意主動想出解法,也會更願意把困境講給家長聽。而要想讀懂青少年,父母得先相信:「孩子絕對是希望把事情做好,孩子也正努力地成為更好的自己」,他們絕對不是故意要搞砸、搞破壞的。在這樣的前提下,家長才能避免自己帶著先入為主的負面偏見、耐下性子平時地看見行為背後真正的情緒。

所以即便孩子的方法不理想,也需得留給他們從失敗中跌倒、爬起的機會。當孩子們感到他們的努力有被父母讀懂,不自覺間他們就會學著多柔軟並放鬆地和父母溝通。

第二個青春期孩子難以開口說心事,背後其實是因為想保護自己的爸媽,不想讓他們擔心。

當孩子想做出一些嘗試,內心可能預設爸媽會生氣、失望或可惜。他們內心不願意看到父母失望的神情,但又忍不住想嘗試,因此很容易選擇隱瞞。而後續倘若事情出錯,父母或許最難理解的是:「那事情出錯的時候就已經證明他是錯的啦?!他怎麼還亂發脾氣?!是不是不知悔改?」

這時雖然孩子看起來是在對外丟脾氣,但事實上他內心深處氣的是自己。尤其當這個錯誤被明白地指出來,惱羞成怒、反擊更是可以預見的事情。當我們理解這件事情後,才能看見孩子劍拔弩張的背後是氣自己、自責,但這樣的洞察須得建立在父母是信任孩子的。

李依親就分享更深層的經驗,幾次她諮詢因為有自我傷害傾向的孩子,她問孩子:「為什麼不和父母說呢?」他們大都會眼眶一紅說:「可是我說了他們一定會傷心,我真的好不希望看見他們掉眼淚、傷心的樣子。」

很多時候,親子間的溝通阻礙、嘔氣,並不是因為沒有心,反而是因為太在乎了,都是「愛」。

最後一個讓青春期孩子不容易開口的原因,正是因為小時候沒有談心的習慣,長大了反而怎麼都說不出口。有些青春期的孩子從小缺乏分享自己心情的經驗,等時機真的到了反而失去了對爸媽坦誠的能力;不知道怎麼講自己的心和想法,也缺乏了那個語言去說。李依親建議家長要從小就培養孩子聊心、聊生活的習慣。

情緒教育,學校沒教的重要大事

劉軒和李依親兩位心理專家都肯定情緒教育應該及早開始,而且情緒教育遠大過於現在許多人教育孩子的「情緒控管」。情緒教育的基礎還需囊括認識、分辨自己情緒⋯⋯等等。而《成為更好的自己》就是個很好的心理教育起點,裡面除了協助孩子得到自我認識的心理知識,還有給父母的話,畢竟在這個領域親子共學是一個良性的開端,比如,家長們一定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活得「快樂」。不過,快樂是什麼呢?快樂可以被細分為:從感官刺激獲得的「愉悅」,以及達到目標或自我突破後所獲得的「滿足」。倘若父母也搞混這兩者,那孩子極有可能會不小心偏重太多在追尋愉悅感上。

在建立起穩固的情緒教育基礎後,面對即將或正在經歷青春期的孩子,父母就僅僅需要「信任」,並且相信人生沒有白走的路。讀懂孩子的心,讓他們放心去探索這個世界,當他們能感受到家是最堅實的後盾,他們會更勇敢,也更願意將挫折與快樂帶回家與親愛的家人分享!

║ 劉軒親錄動畫講課-給孩子的18個課題 × 給父母的18個建議

劉軒老師專門為未來少年量身打造的心理課,課程分為 18 個心理學主題,內容貼近孩子的日常生活與學習,透過這門課,陪伴父母一起讓孩子成為一個懂得如何換位思考,且富有同理心,能夠善解人意的人❣️

《成為更好的自己》更完整課程介紹→ (請點選)

作者

軒言文創 SoundShine

軒言文創以積極心理學為基礎,製作影音和文字內容,包括線上課程與線下活動。我們致力於提供有科學根據的心理技巧,幫助每個人提升EQ,成為更善於化解衝突、更有效的溝通者。我們相信「良性溝通」不但能夠改善工作和個人關係,也能造成社會的正向漣漪。

你的購物車
  • No products in the cart.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