購物是為了讓生活更美好一點,而非更負擔

最近是什麼日子?我想你一定很清楚吧,前陣子是各大百貨週年慶,這陣子是即將迎來的1111購物節。

週年慶已經成為眾所注目的購物狂歡日。上一次的週年慶,你的成績如何呢?對自己的所購買的東西滿意嗎?或是你對自己的自制力滿意嗎?還是你現在看文章的同時,還開個網頁在shopping?

事實上,很多人會在一陣瘋狂的購物行為之後,第二天腦袋昏昏沉沉、開始後悔。有時,收到東西之後開始懊悔;或是看到銀行戶頭所剩無幾的時候,開始懊悔當初不該衝動購物。還有時候會懊惱當時看到A牌打折就一頭熱購入,但其實另一個B牌比較適合自己⋯⋯。你有碰過這樣的狀況嗎?如果有的話,我要說這其實是個挺常見的情緒現象,叫做「買家懊悔」(Buyer’s remorse)。

以下幾種狀況很容易造成買家懊悔情緒:

第一,你當時是在兩個難分上下的東西之間徘徊猶豫。

第二,你買了一個東西,是超出你平常的消費預算,所以有一些超支,甚至需要刷信用卡預支款項。

第三,在外在氛圍促發之下,你很臨時且衝動地買單。

第四,這筆消費很長期且價位高,比如:買車、買房,你得跟它相處很久的東西。

以上這四種狀況都特別容易使人陷入買家懊悔的情緒。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理解,這個情緒背後究竟是怎麼一回事?

動力心理學論(Dynamic psychology theory)把我們做選擇的動力大致分為兩種:一種叫做「趨近動力」,它會讓我們想要主動擁有某樣東西、或接近某個人。簡單來說,是因為我們喜歡,所以我們會趨近、想要擁有它的一種動力。

另一種是:「迴避動力」。也就是說,當我們做一個選擇或決定時,是為了要避免不好的事情。舉例來說,我們選擇吃藥不是因為藥好吃,而是為了我們想要避免生病的不舒服。

每當週年慶的時候,我們比平時更容易衝動購物,是因為心中的趨近動力被「限時特惠」、「限量優惠」⋯⋯等等標語激發出來。而這時候的趨近動力會遠遠大於迴避動力。

但是當一頭熱過後,我們回到現實面,這時候迴避動力又會平衡回來。舉例來說,當要繳卡費的時候,我們發現自己這個月八成又要束緊腰帶、吃泡麵度日的時候,我們考慮事情的角度就不同了!我們這時就能用比較冷靜、理智、批判的眼光來看待我們所購買的東西。如果這些東西太昂貴、超出原訂預算,或者品質不如預期,那種苦悶心情就可想而知了。

面對這種一頭熱地衝動購物,我們能怎麼辦呢?

在這裡給大家兩個建議:

首先,先設好一個預算,設定預算也包括擬好一個明確的購物清單。假如你在週年慶前先想好自己到底需要什麼,並研究好哪個型號適合自己,接著,就只需等這個東西特價時入手。如此一來,你八成不會出什麼錯,而且因為先前設定的預算,你也不容易花超過預期的錢,這樣就比較能避免買家懊悔的情緒。

另外還有個小訣竅:「直接花現金」。研究顯示當人一張一張數鈔票支付的時候,消費者對於消費行為的感受會更直接。最容易讓人之後落入買家懊悔的陷阱的是刷信用卡,因為當下你直接先刷卡、拿貨,但過了一個月之後才支付信用卡帳單。在這樣子的流程下,研究顯示真的會更容易造成一些衝動消費。所以,如果刷卡和付現兩者之間選擇,試試看直接花現金吧!

我們知道在週年慶冷靜是非常困難的,因為它的遊戲規則就是要促使人搶便宜。因為便宜,所以要搶。因此大家在這段時間一股腦地搶限量、搶限時,有時這也是有些箇中趣味,對不對?而在週年慶的時候也確實有些非常誇張的折扣下殺,若能在此時買進「需要」且「物美價廉」的東西,好像也不錯。所以,我不會呼籲你抗拒消費,因為消費確實會促進經濟增長,買進真正優質的東西也可以增進我們的生活品質。在這裡,只是想提醒大家能多理解自己的消費心理,讓你自己能理智消費,讓每一次的消費都能讓你的生活更美好一些,而不是更負擔。

作者

劉軒 / 知名作家、全方位創作家、DJ

現在身分為「軒言文創發行人」,畢業於哈佛大學心理系,過去曾擔任許多公司的品牌顧問及各大活動主持人、DJ,有著專業的心理學背景,也有豐富跨領域的人生經歷。出版過許多暢銷書籍,寫作功力深厚,風格知性又不失幽默,文字舒服明瞭,擅長用清晰的口吻和簡單的文字傳達心理學的精神。致力推廣積極心理學的運用,希望幫助每個人成為有效的溝通者。

你的購物車
  • No products in the cart.
0